“质疑白女、理解白女但我的确无法成为白女”

2024-05-08 14:32:3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质疑白女、理解白女但我的确无法成为白女”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网络热词,每隔一段时间,社交平台上的流量密码就要迎来一波更迭。这其中,“松弛感”的生命周期似乎格外长,且无论何时提到都不至于不合时宜,归根到底,还是它精准戳中了你我的痛点。试问谁不想四两拨千斤地过好这一生呢?

  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松弛感”这个词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变得越来越好用,它可以是一种穿搭风格,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可以作为一种人格标签。只要沾上了“松弛感”的边儿,那些不修边幅的、得过且过的习惯都成了情有可原,云淡风轻的滤镜之下,世事尽可原谅。

  没有什么比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更能体现“松弛感”的精髓了,如果有,那就是Gap Year(间隔年)。当“松弛感”遇上“白女”,它的吸引力便能更上一层楼。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中,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女主角在两段并不成功的亲密关系中感受到空前的危机,于是放弃自己在纽约拥有的一切,开启一场自我探索之旅。于是在接下来的1年中,她去意大利享受美食,在印度的静修院苦修,最后来到巴厘岛乌布,终于找到了一个答案。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从这部2010年的电影中受到了启发,总之近些年的巴厘岛“长满”了追求WLB(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的数字游民和那些想短暂逃离城市压力的人。特别是对于“一生要强的东亚人”来说,从踏上旅途的那一刻起,仿佛“松弛感”KPI就完成了一半。

  恰恰是朋友们口中的“阿尔法女孩”,自打学生年代起,读书对她来说就不是什么难事,从人口大省考进国内名校,恰恰当年的高考分数直逼许多地区的高考状元。她在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深造,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获得心仪的工作,入职一家跨国游戏公司。

  恰恰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这成为了她口中自己“系统性破防”的开端。当为了视频会议认真搭配了正装、反复调整过光线和角度的恰恰打开摄像头,看到屏幕另一端同事养的猫跳上键盘,同事却耐心劝说而不直接轰走它时,恰恰就知道自己过去坚信的某种东西开始有了缝隙。

  “有些人生来就是为了享受生活的,而我常常像是自己人生故事里的NPC。”在过去的20多年间一直无往不利的恰恰第一次产生了自我怀疑。“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而且年纪越大越容易感受到,尽管人人都有危机感,但不在同一层级。打个比方,我们生活里那些隐秘的、不足与外人道的艰辛太多了,但如果我的白人同事跟我说,他们人生中遇到的最大痛苦是看见门廊上的鸟巢被风吹到地上摔碎了鸟蛋,我绝对不会感到意外。”

  有了这个对照组,恰恰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审视当下的所作所为,“从小到大,我被教育成一个总是在追求卓越的人。同样一份工作,别人或许只希望完成,但我总是忍不住要让它完美,希望关注到每一个细节。从前我对这样的做法深信不疑,毕竟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事事都要精益求精,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根本的认知上,我好像就跟松弛无缘”。

  “松弛感”的奥义让那些普遍意义上的“成功人士”越来越不希望被人看穿自己光鲜外表背后的艰辛,除了真正的拥有以外,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表现出一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样子是更关键的课题。

  典型的例子可以参考美剧《怒呛人生》中黄阿丽饰演的Amy:这位“一生要强的亚洲女人”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但她几乎是在每次与人交谈之前都要深吸一口气,然后挤出一副标准的笑容,参加丈夫的艺术展览开幕时恨不得让全身上下的细胞齐发力。有人为了塑造外在的“松弛感”而不得不在背后下成倍的“不松弛”功夫,但也有人能松弛得浑然天成。与Amy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她的目标客户——白人女性Jordan,这位女富豪不仅住在被艺术品和文物环绕的别墅里,还有着将所到之处都变成自己的主场的能力。这模样深深戳痛了包括恰恰在内的每一个努力维持着“松弛”假象的人。

  “有人说我们这代人的‘白女启蒙’来自青春期时大热的美剧《绯闻女孩》,然而在我看来,《绯闻女孩》里两位女主角的生活即便在真正的白人女性圈子里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恰恰说,她的“白女启蒙”是美剧《摩登家庭》里的克莱尔。“同样是家庭主妇、三个孩子的母亲,同样的中年危机背景下,克莱尔可以在三个未成年的儿女面前展示出自己腹黑的一面,可以随时发疯,整日葡萄酒杯不离手,人到中年还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新事业。这些都是我们羡慕不来的,只能通过塑造一种表面现象聊以慰藉。哪怕只是看起来拥有也是好的。”

  于是,越来越多“白女单品”开始流行。在小红书上以“白女”作为搜索关键词,你会发现这个词语在当下不仅仅能代指特定的群体,它更像一个形容词,用来描绘一种“有钱有闲”的美式中产生活。

  想要在互联网上实现“白女”生活,看起来似乎不需要过多的金钱投入,一条Lululemon瑜伽裤,一只Stanley保温杯,一支带细闪的裸色唇蜜,甚至一碗希腊酸奶配莓果麦片,只要拍照时足够上镜,就能让人短暂体会到“白女红利”。

  模仿白女已经具有了极强的可操作性,然而这还不够,正如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讨伐战争都得师出有名一样,成为“精神白女”的杀手锏是其看似不容置疑的合理性。白人女性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保养得当的身材让人不得不相信,只要习得其中精髓,就能与健康、阳光、积极等特质产生强关联。因此那些让人看了就毫无食欲的冷餐、一周5次的健身房暴汗都成了为美好生活下的注。

  恰恰选择了一种更加激进的方式,用她的话来说,要“与白女生活彻底亲近”,就必须“把自己当成白女重新养一次”。2023年,经历了长时间内耗的恰恰辞去了高薪工作来到巴厘岛旅居,一直对瑜伽颇有兴趣的她决定在岛上参加为期1年的瑜伽课程。

  最初来到巴厘岛的日子里,恰恰觉得一切都还是美好的。“早上起床我会骑车去集市,吃完东西就赶去瑜伽课,课后和大家一起冥想,下午去散步、晒太阳,偶尔打打网球。巴厘岛的网球氛围很好,我也交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朋友,有一种什么都不用做的充实感。”然而,恰恰口中的这份快乐很快演变成一种莫名的空虚,“这样的生活大概持续了3个多月,有一天我打开电脑,本来是想预约新的瑜伽课程,偶然打开过去经常浏览的网站想关注一下行业动态,发现在我不工作的短短几个月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我却并没有身在其中,这完全没有让我感到庆幸,反而有点失落。”

  恰恰觉得自己的“勤劳基因”又被唤醒了,原来它的休眠期只有3个月,比想象中的还要短。“曾经的一位工作上的朋友找到我,希望我能加入他们正在做的项目,你猜怎么样,我二话不说就同意了,甚至没有问清报酬。我迫切地希望能够做些什么,再次收获那种成就感。”

  恰恰重新投入了每天3场视频会的工作中,成为了一个数字游民。“瑜伽课当然还是继续上的,只不过从主业变成了工作后的解压活动了。”恰恰笑着说。重新回到工作状态后的她终于释然了,尽管一开始试图完全融入所谓的“白女”生活,但让恰恰感到满足的,唯有一种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式。

  “质疑白女、理解白女,但我的确无法成为白女。”恰恰说道,“重要的是找到让自己真正快乐的生活方式。无论是朝九晚五的工作还是单纯地什么都不做,都不应该是一种压力,而应该是一种选择。”

搜索